智慧养老网
智慧养老-列表页

首页> 类型> 互助养老

分级分类优化农村养老服务功能

作者:迭名来源: 民政部2025-07-31 15:24:48

安徽省金寨县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  王  明

近年来,安徽省金寨县锚定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发展方向,按照“县级定标统筹、乡镇枢纽转化、村级末端触达”的思路,分级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,着力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,持续优化县域农村养老服务功能。

统筹整合资源,优化三级服务网络

成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。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,编制4人。同时,依托2024年建成投运的县老年养护院,建成县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,为县域养老提供服务示范、技术指导、技能培训、应急救援、供需对接、资源调度等服务。

完成乡镇敬老院升级达标转型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金寨县统筹投入资金3亿余元,新建8个、改建16个敬老院,全县23个乡镇的24个敬老院全部完成改造提升。敬老院明厨亮灶、消防备案、无障碍设施建设、智能化服务设施等全部达标。全面实施社会化托管运营,优先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,开放社会化养老服务,实现了乡镇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的目标。目前,乡镇敬老院床位平均入住率达78%。

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。利用村部、校舍等闲置公房,兼顾老年助餐、残疾人康复、留守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,统筹推进农村幸福院(老年食堂)建设。2020年以来,全县投入建设资金3162万元,在214个村建成农村幸福院(老年食堂)155个,覆盖率达72%。古碑镇还依托农村幸福院,在居民组设置养老服务站、中心村庄设置睦邻互助点,形成“村级幸福院—组级服务站—村庄睦邻点”养老服务圈,进一步完善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。

优化服务供给,精准匹配多元需求

做实分层分类探视关爱服务。金寨县整合社会救助、乡村振兴等15类基层网格,将4383个村民组优化为2259个综合网格,将特困老年群体探视关爱精准嵌入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。动态建立低风险13761人、中风险1256人、高风险165人的老年人分级探视台账,组建由网格员、家庭签约医生等构成的助老服务队伍,确保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视率达100%、高风险老人每天有人关注,织密居家老人抵御风险防护网。

强化农村老年助餐经费保障。将老年助餐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,给予每个农村老年食堂每年3万元的运营补助,并对60—69岁、70—79岁、80岁及以上老年人,分别给予每人每餐1元、2元、3元助餐补贴。同时,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老年食堂开展社会用餐服务,增强自我造血能力。目前,全县92%的农村老年食堂实现可持续运营,日均为1500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。

引导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。鼓励乡镇养老机构运营方托管农村幸福院,依托金寨县智慧居家养老平台,采取“养老机构+村级站点+智能终端”的方式,提供视频探视、助餐助医和农产品代销等助老服务。利用村互助社资金、文明新风积分等方式,给予助老服务适当补贴和正向激励,引导低龄老人参与探视、送餐、助医等睦邻互助服务。利用村级电商平台,帮助老年人代销农产品,增加老人收入,体现老有所为。农村幸福院结合实际设置理发、缝纫、水电维修等便民助老服务点,帮助空巢老年人处理生活小问题、解决居家养老“大烦恼”。

创新政策措施,提升康养服务功能

强化特困群体兜底保障。金寨县按照失能人员每人每月2500元、半失能人员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金,专项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统筹兜底补齐。目前,全县乡镇敬老院失能、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9%。整合民政、卫健等6部门12项政策7类资金,按照特困人员全额保障、低保对象差额补助模式,对经济困难家庭精神障碍人员提供无偿或低偿集中托养。目前,全县经济困难失能人员集中照护143人、精神障碍集中托养241人。

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向深向实。目前,金寨县各乡镇敬老院实现医养签约全覆盖,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由属地卫生院负责每周一次巡诊,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由签约家庭医生负责每月一次巡诊,县财政按照巡诊费用每人每次15元、门诊费用每人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经费预算,切实加强特困人员医疗兜底保障。在专科医院设立2个精神障碍托养中心,专门用于精神障碍老人机构养护。在2家县级医院、4家乡镇卫生院设立医养中心6个,满足安宁疗护、临终关怀等需求。此外,基层医疗机构还依托农村幸福院开展医养融合服务,服务成效与公共卫生考评和服务经费挂钩。

聚力提升养老综合监管效能。建成县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云平台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和大数据分析,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消防、电气、食品、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,并同步实现社会化床位运营补贴、老年助餐补贴信息化管理。建立养老服务管理微信群,养老机构实时上传日常餐饮、活动照片,政府部门专人在线监督,并线下跟进督查通报,督促乡镇敬老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。